全屏 增城市街道地图 增城市乡镇地图 试试看!
33地图-→ 广州增城市地图[切换城市]-→ 三维地图 网站简介:提供城市三维/卫星/电子地图、区县/街道/乡镇地图、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
广州地图 辖区: 【越秀地图 | 南沙地图 | 荔湾地图 | 海珠地图 | 天河地图 | 萝岗地图 | 白云地图 | 黄埔地图 | 番禺地图 | 花都地图 | 增城地图 | 从化地图】 其他: 【地图下载】 【友链

使用说明:点击“全屏”可放大地图窗口;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地图左上角“+”可放大“-”可缩小;“上下左右箭头”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点击“三维图/二维图/卫星图”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地图。




广东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

广州市 区县地图 街道地图 乡镇地图(辖10个市辖区,代管2个县级市。共 130个街道、34个镇)


越秀区(辖22个街道)
洪桥街道 广卫街道 北京街道 六榕街道 流花街道 东风街道 光塔街道 诗书街道 大新街道 人民街道 东湖街道 农林街道 大东街道 大塘街道 珠光街道 白云街道 建设街道 华乐街道 梅花村街道 黄花岗街道 矿泉街道 登峰街道
荔湾区(辖22个街道)
沙面街道 岭南街道 华林街道 多宝街道 昌华街道 逢源街道 龙津街道 金花街道 彩虹街道 南源街道 西村街道 站前街道 桥中街道 白鹤洞街道 冲口街道 花地街道 石围塘街道 茶滘街道 东漖街道 海龙街道 东沙街道 中南街道
海珠区(辖18个街道)
赤岗街道 新港街道 滨江街道 素社街道 海幢街道 凤阳街道 龙凤街道 沙园街道 瑞宝街道 江海街道 南华西街道 南石头街道 江南中街道 昌岗街道 南洲街道 琶洲街道 官洲街道 华洲街道
天河区(辖21个街道)
沙河街道 五山街道 员村街道 车陂街道 石牌街道 天河南街街道 林和街道 沙东街道 兴华街道 棠下街道 天园街道 冼村街道 猎德街道 元岗街道 黄村街道 龙洞街道 长兴街道 凤凰街道 前进街道 新塘街道 珠吉街道
白云区(辖14个街道、4个镇)
太和镇 江高镇 永平街道 矿泉街道 景泰街道 黄石街道 京溪街道 钟落潭镇 人和镇 同和街道 松洲街道 同德街道 棠景街道 三元里街道 金沙街道 均和街道 新市街道 石井街道
黄埔区(辖9个街道)
鱼珠街道 黄埔街道 南岗街道 大沙街道 文冲街道 红山街道 穗东街道 荔联街道 长洲街道
番禺区(辖11个街道、8个镇)
市桥街道 沙头街道 东环街道 桥南街道 小谷围街道 大石街道 洛浦街道 沙湾街道 钟村街道 石壁街道 大龙街道 南村镇 新造镇 化龙镇 石楼镇 东涌镇 大岗镇 榄核镇 石碁镇
花都区(辖1个街道、7个镇)
新华街道 花山镇 花东镇 赤坭镇 炭步镇 狮岭镇 雅瑶镇 梯面镇
增城市(辖3个街道、6个镇)
荔城街道 增江街道 朱村街道 派潭镇 正果镇 小楼镇 中新镇 石滩镇 新塘镇
从化市(辖3个街道、5个镇)
街口街道 江埔街道 城郊街道 太平镇 鳌头镇 温泉镇 良口镇 吕田镇
南沙区(辖1个街道、3个镇)
南沙街道 万项沙镇 黄阁镇 横沥镇
萝岗区(辖5个街道、1个镇)
萝岗街道 夏港街道 东区街道 联和街道 永和街道

1.如何查询4S店维修保养记录?(详情)
2.如何查询保险公司理赔记录?(详情)
3.如何查询车在哪个保险公司投保?(详情)
4.如何查询车型年款信息(高低配)?(详情)
5.如何查询出厂配置参数生产日期?(详情)
6.如何查询车牌号车架号和发动机号?(详情)

增城地图

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

 
增城市

增城市是广州的一个县级市,隶属广州市管理。增城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广州市区东部,背靠大广州,南与东莞隔江相望,东临惠州,北界从化、龙门。总面积1616平方千米。总人口81.03万人(2008年)。市人民政府驻荔城街道,邮编:511300。代码:440183。区号:020。拼音:Zengcheng Shi。英文:Zengcheng City。

中文名称: 增城市
外文名称: Zengcheng City
行政区类别: 广东省广州市
所属地区: 中国华南地区
电话区号: 020
邮政区码: 511300
地理位置: 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广州市区东部
面积: 1616平方千米
人口: 81.03万人
方言: 客家话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凤台揽胜,正果佛爷寺,挂绿广场,万寿寺,古海遗踪
车牌代码: 粤A

目录

基本概况
语言 
历史沿革
历史名人
农业状况
投资环境
  1. 工业
  2. 农业
  3. 支柱产业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增城社会和经济发展公报
  1. 综合
  2. 农业
  3. 工业
  4.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5.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旅游
  6. 国内贸易
  7. 对外经济
  8. 金融业
  9. 教育、卫生、体育
  10. 社会保障
增城现代发展规划
  1. 以不平衡发展破解发展不平衡
  2. 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宜居城乡
  3.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4. 提升发展软实力
  5. 抓班子带队伍
地方特产
  1. 增城荔枝
  2. 增城龙眼
  3. 西山乌榄
  4. 密石红柿
  5. 小楼黑皮冬瓜
  6. 正果腊味
  7. 黄塘头菜
  8. 派潭凉粉草
  9. 新塘榄核雕
  10. 增城黑糯米
  11. 水南白庶
  12. 仙村马蹄
增城高校
增城高中
增城 - 天庭

基本概况

  
增城市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增城市 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西距广州60公里,东距惠州80公里,南与东莞市隔江相望,距深圳120 公里,水路距香港70海里。因地处连结香港、深圳、广州三个大都市的中部,被称之为“黄金走廊”。 地理坐标:东经(E)113°29‘4″~113°59′44″,北纬(N)23°4′42″~23°37′20″。增城于1993年撤县设市,市人民政府驻荔城镇,市区距广州60公里,距深圳120公里,广九铁路和广深、广汕公路横贯其中,广深、广惠高速公路南部通过,地理位置优越[1]
  增城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风调雨顺,全年平均气温为22.2℃,年均降雨量1869MM,适宜于热带、亚热带作物生长,是著名的荔枝之乡、鱼米之乡。境内青山绿水,风景秀丽。市区众山环抱,一江穿城。南部属美丽的珠江三角洲平原。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8%,拥有蕉石岭、大封门、南香山、金坑等森林公园和自然生态保护区,是广州东翼的“绿饰”;也是珠江三角洲大经济圈中的绿洲。
  增城是广东省文明城市和广东省卫生城市。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74.34亿元,比上年增长14.3%。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0美元,实现人均生产总值69193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达10133美元,同比增 长13.22%。其中农业总产值67.18亿元,同比增长7.1%;工业总产值1268.17亿元,同比增长16.26%。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31.15亿元,同比增长17.32%。
  2009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17.37亿元,比上年增长14.52%。一般预算收入31.66亿元,同比增长18.36%。全市税收收入达80.48亿元,增长6.48%。其中,完成国税收入50.91亿元,地税收入29.57亿元,分别增长2.87%和13.33%。
  增城自然资源丰富,物华天宝。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20多种,其中石灰石、花岗岩石、陶瓷土等含量较大。人均水资源居全省各市(县)前列,有丰富的冷矿泉和温泉。这里处于丘陵山地与珠江三角洲平原过渡地带,土地肥沃、山川秀丽。增城挂绿是荔枝品种中的极品,迄今400余年,享誉海内外;增城丝苗米驰名中外,“泰稷牌”丝苗米获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穗珍牌”香丝苗米获全国农业博览会金奖。
  增城旅游资源丰富。别具特色的荔乡风情和水乡景色美不胜收,历史悠久的何仙姑家庙、东南亚之最的盘龙古藤、西园挂绿、风台揽胜、百花崖影、古海遗踪、正果佛寺等众多的名胜古迹,让游人大饱眼福;裕达隆花园、高滩温泉及4个国际级高尔夫球场等旅游景点和设施,让游客流连忘返;百花山庄度假村、增城宾馆、挂绿宾馆、太阳城娱乐广场、紫云山庄以及一批酒店为游客休闲度假提供优质服务。还有派潭的白水寨,白水寨的白水仙瀑落差达428.5米,是我国大陆落差最大的瀑布,白水寨围绕白水仙瀑及奇峰秀色,建有9999级登山步径,总长6.6公里,19000多步,横跨三座高山,边接二大天池,号称“天南第一梯”,取“胜境寻仙”、“悠闲怡景”、“知难而上”、“勇士进取”、“登高揽胜”和“登峰如愿”之义,分“寻仙、怡景、知难、揽胜、勇士和登峰”六段梯,拾级而上尽览天南第一梯奇观,尽享休闲健身观光之乐,百般风情皆可体验。走过六段梯,登上9999,心想事成,强身健体,六六大顺,长长久久。

语言 

  增城有两种语言:
  1、增城话(本地话),使用人口占60%,属于粤语 - 莞宝增片区,语言和东莞话、龙门话相似。
  2、客家话,使用人口占40%。

历史沿革

  增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增城建县于东汉建安六年(公元201年),隶属南海郡,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增城这一美好的名字取自中国古代昆仑神话。神话传说昆仑山上有增城九重,意思说增城是昆仑山上层层叠叠的仙城,有九重之高,县名"增城"由此得来。[2]
  增城1993年撤县设市,辖6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2005年广州市行政区划调整前,增城全市辖16个镇(街),总面积1741平方公里,总人口83万。调整后,划出中新镇的镇龙居委会和镇龙、迳头、九楼、大坦、麦村、金坑、均和、福洞、福山、大涵、汤村、旺村、洋田、新田14个村,以及新塘镇的贤江、新庄、永岗、禾丰四个村,总面积和人口略有所减少。市政府驻荔城。

历史名人

  增城市有源远流长的古文化。历史上人民群众的文艺创作丰富多彩,不少仕宦文人,曾留下不朽篇章。唐元和十四年(819),文学家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路经增城时,曾写有《宿增江口示侄孙湘》两首诗,流传至今。邑人中,北宋进士古成之著有诗集传世。南宋进士、军事家、政治家崔与之以诗词著名,有“粤词之祖”的称誉,著有《菊坡全集》。宋代进士陈大震于元大德八年(1304)著有《南海志》,其残本为广东现存最早的志书。度宗咸淳七年(1271)进士李肖龙,在百花林石壁题诗,是迄今唯一发现的宋代诗词真迹。明代进士湛若水是闻名国内外的教育家、理学家、诗人,遗著有《湛甘泉集》30多卷。明代进士胡庭兰,亦以从事教育著名,著有《相江子集》。清乾隆进士湛祖贵,著有《红荔山房诗稿》。进士赖际熙,著有《荔坨文集》。

农业状况

  增城农业以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林业为主,优质米、荔枝、蔬菜、畜牧、水产和速生丰产林是农业六大支柱产业。农业基地星罗棋布,三高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70%,六大支柱产业逐步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耕地面积44.9万亩,其中水田36.97万亩。粮食种植面积62.07万亩,水果面积32.09万亩(其中荔枝种植面积19.75万亩,龙眼种植面积3.11万亩),蔬菜复种面积40.7万亩,水产养殖面积6.64万亩,饲养生猪76.25万头,林地面积118万亩。2002年农业总产值34.97亿元(当年价),2002年,全市粮经比例为42.9:57.1。种植业以优质水稻、蔬菜、花生、玉米和水果为主,水果以荔枝、龙眼、乌榄、香大蕉、芒果为主;畜牧业以饲养生猪、三鸟、白鸽为主。增城荔枝和增城丝苗米是名特优产品,驰名中外。乌榄也是增城名特优农产品。种植甜玉米、花卉和养羊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观光旅游农业是新兴的旅游项目[1]

投资环境

  增城市 紧连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埔区和东莞市等经济发达地区,产业基础好,尤其汽车、摩托车、 IT业等高新技术产业聚集效应越来越大,有强大的产业支撑,既可承受周边地区的产业转移,又能为周边产业提供核心配套。非公有制经济十分活跃,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2004年,增城着力发展新型现代工业和生态文化旅游,促进了全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十五”计划主要经济发展目标顺利提前实现,在全国经济百强县(市)评比中跃居第19位,保持广东省县域经济“领头羊”地位。2008年在全国经济百强县(市)评比中跃居第12位。200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6.88亿元,同比增长13.04%,增长速度在广州市原四郊市中排第2位,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计划目标;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跃上新台阶,分别达23.44亿元和10.37亿元,增长20.7%和27.7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提前两年完成“十五”计划目标;工业总产值达465.63亿元,增长14.98%;农业总产值39.14亿元,增长6.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41亿元,增长14.09%;外贸出口总额5.71亿美元,增长21.45%;实际利用外资1.74亿美元,增长16%;农民人均收入4964元,增长5.04%;职工年平均工资18150元,增长8.49%;城乡生产生活用电量达31.08亿千瓦时,增长10.33%。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广州东部现代化新城区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工业

  增城大力推进新型工业组团化,可集中连片开发的工业用地近10万亩,发展空间广阔。市重点建设新塘工业加工区、东区高新产业工业基地、宁西工业基地和石滩工业基地。园区地势平坦,地质条件好,岩层到地面仅20米左右,用地区内建筑物少,土地平整工程和拆迁安置工程量小,运输及运营成本低。全市已形成汽车摩托车及其配件制造业、牛仔休闲服装业、精细化工等支柱产业。首期投资22亿元、生产规模12万辆的广州本田二厂及首期投资2亿元、生产规模100万辆的五羊本田新工厂即将投入量产。牛仔休闲服装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五成,康威运动系列产品名列全国前茅,国际牛仔服装节、牛仔面辅料展览会影响广阔,新塘镇被授予“中国牛仔服装名镇”称号。

农业

  增城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是广州地区和珠江三角洲粮食、水果、蔬菜、禽畜和鲜活商品的主要生产基地,走出了一条“公司 +基地+农户”的“三高”农业发展路子。全市种植优质稻53万亩(优质稻种植率达 98.3%以上),蔬菜40万亩、荔枝22万亩、速生丰产林21万亩。现已形成泰稷丝苗米发展有限公司、威华中纤板厂、汉华菜场等农业龙头企业。增城挂绿荔枝久负盛名。堪称品质一流。2001、2002年举办了两届挂绿荔枝拍卖会,最贵一粒为55.5万元,轰动海内外。2003年举办了增城挂绿敬赠抗击非典英雄活动,受到社会的好评。增城丝苗米素有“米中碧玉”美誉,挂绿、总统等品牌米供不应求。迟菜心等蔬菜鲜嫩爽甜,远销香港及欧美。

支柱产业

  组团工业 增城重点发展汽车摩托车及其配件制造业、钢铁、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环保、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无污染、规模大的加工制造业及市场前景好的纺织制衣等传统优势产业。2004年全市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65.63亿元,工业销售产值453.92亿元,分别增长14.98%和15.8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16.63亿元,增长16.84%;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2.19亿元,增长17.51%。工业用电量24.54亿千瓦时,增长20.44%,是1999年6.91亿千瓦时的3.55倍。全年新上工业项目364宗,新增广州市著名商标3个。新塘工业加工区、东区高科技工业基地、新塘环保产业基地和宁西、石滩等工业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招商引资承载力不断增强。
  旅游业 增城重点发展富有特色的生态与体育休闲式旅游项目 ,尤其是规模大、吸引力强的旅游项目及四星级以上的度假式酒店。2004年该市加强了何仙姑旅游景区和白水寨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建设,加大了策划包装和宣传推介力度,举办了挂绿诗会、荔枝文化旅游节、新塘国际牛仔服装节、增城菜心美食节等系列活动,逐步形成了“荔乡仙境增城游”,白水寨被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全市旅游接待人数首次突破100万人次,增长112.06%。商贸、房地产等服务业稳步发展。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4.53亿元,增长12.34%;商品销售总额79.41亿元,增长9.99%;房地产总成交金额70.76亿元,增长8.52%。
  现代服务业 增城市区、新塘、石滩等中心镇重点发展上规模、档次高、环境好、服务功能齐全的商贸城和大型现代化物流配送企业。按市场需求,依法依规重点发展品牌好、实力强、质量好、设施完善的房地产。增城宾馆、百花宾馆.太阳城大酒店等四星级酒店和高级宾馆服务优质,设有多间日韩料理餐厅,按超白金五星级标准建设的凤凰城大酒店设有凤凰岛外商家园。凤凰城、锦绣香江花园、荔城碧桂园、叠翠华庭、中坚豪庭、新世界花园、新康花园、恒大山水城等绿色社区规模大、环境好、档次高。
  都市农业 近年来,增城全市上下共同努力,通村道、建基地、深加工、拓市场、办节庆、促流通,引导调整优化了农产品种养结构。蔬菜、花卉苗木、优质米、畜牧水产等农业基地建设得到加强,逐步形成了以广汕公路为主轴,以中北部镇街为片区的特色农业产业带。新引进了6家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深加工有效推进,现有广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家、省和广州市名优农产品5个。丝苗米原产地保护申报获得通过,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建成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

旅游景点

  增城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风调雨顺,年均气温21.6℃,年均降雨量1869MM,适宜于热带、亚热带作物生长,是著名的荔枝之乡、鱼米之乡。境内青山绿水,风景秀丽。市区众山环抱,一江穿城。南部属美丽的珠江三角洲平原。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8%,拥有蕉石岭、大封门、南香山、金坑等9个森林公园和自然生态保护区,是广州东翼的“绿饰”。也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中的绿洲。
  增城旅游资源丰富,“荔乡仙境”旅游形象深入人心,自然禀赋和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别具特色的荔乡 风情和水乡景色美不胜收。何仙姑家庙、千年盘龙古藤、凤台揽胜、万寿寺、古海遗踪、正果佛爷寺、雁塔、凤塔、瓜岭古村落等名胜古迹吸引众多国内外游人的目光;增城宾馆、百花宾馆、太阳城大酒店、新好景大酒店、华侨酒店、凤凰城酒店、凯旋门大酒店、挂绿园酒家、挂绿广场购物城、新塘(国际)牛仔服装城、增城广场等旅游服务设施使游人流连忘返;南华、仙村、荔湖、紫云山庄等多个高尔夫球场让游人挥杆自如,尽享阳光、空气和绿地之乐趣;增城荔枝文化村、百花山庄度假村、白水寨风景名胜区、锦绣大封门、何仙姑旅游风景区、金荔苑农业生态园、谷丰园、蕉石岭森林公园、兰溪荔枝沟、朱村丝苗米生产示范基地、盈园等生态休闲度假之地令游人返璞归真,回归自然;荔枝节、仙姑诞、龙舟节、佛爷诞、仙姑得道诞、畲族风情等民间民俗和荔枝文化旅游节、菜心美食节、登山节、牛仔服装节让游人尽领非凡热闹。
  增城,是著名的“荔枝之乡”,境内挂绿荔枝闻名世界。增城栽培荔枝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品种繁多,分布亦广,元朝时增城荔枝已饮誉岭南。明末清初,挂绿荔枝被列为朝廷贡品。挂绿荔枝甜如甘露,味胜幽兰,晶莹似玉,爽脆如梨,浆液不见,去壳怀之,三日不变。清初诗人李凤修如此形容:“南州荔枝无处无,增城挂绿贵如珠,兼金欲购不易得,五月尚未登盘盂。”因此,挂绿荔枝已成为增城的象征。增城境内现种植荔枝60多万亩,规划建设四条荔枝走廊和二个荔枝世界,五千亩以上的荔枝园达10个,上万亩的荔枝园5个。荔枝品种多达52个,除增城挂绿、水晶球等特优品种外,优良品种还有桂味、糯米糍、妃子笑、犀角子、雪怀子等10多个。荔枝成熟期较早与最迟的品种相隔4个月,达120多天。荔枝节(6月中旬至7月中旬)始传于明末,沿袭至今,是增城的传统节日。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增城连年举办荔枝节,邀请海内外宾客品尝荔枝,洽谈经贸,交流文化,场面浩大,盛况空前。
  增城,人杰地灵,自古以来人才辈出。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一仙一龙,一佛一凤,一将一相,一 巫一术,仙即何仙姑,龙即宋代进士李肖龙,佛即正果牛仔宾公佛,凤即宋代进士廖金凤,将即南宋振国大将军石文光,相即南宋右丞相崔与之,巫即南宋道士杨柳清,术即南宋术士钟法进。在八大名人当中,何仙姑首推名人之首。八仙故事源远流长,深受民间喜传乐颂。何仙姑,增城小楼镇仙桂村人。现何仙姑家庙、亚洲古藤之最——盘龙古藤、西园挂绿、荔枝生态主题公园——盈园等景点,都留有何仙姑的仙迹。牛仔宾公佛,增城正果番丰人。宋皇正果寺年间在正果瑞山成佛岩得道成佛,后人移其肉身塑制佛像,并修建正果寺以纪念,驰名遐迩。增城是荔枝之乡,因有一仙一佛,故把增城旅游形象定位为“荔枝仙境”。
  在增城,游客可以品尝到最好的荔枝、丝苗米和繁多的荔乡特色美食;呼吸到清新空气,领略到秀美的自然生态风光和日新月异的城乡风貌;体悟到荔乡人民的热情好客。无论是休闲度假或旅游观光,你可以感受到一种现代文明与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相互交融的和谐、协调与雅致。

行政区划

  增城市辖3个街道(荔城、增江、朱村)、6个镇(正果、石滩、新塘、中新、派潭、小楼)。
  荔城街道: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东接惠州,南邻东莞、深圳,西连广州,是增城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街总面积149.71平方千米,现城区面积17平方千米(规划面积为35.8平方千米),总人口18万人,下辖10个居委员会和24个村委会。辖 湘江、继梅、凤凰、沿江、西园、兴发、雁塔、金竹、开园、富鹏10个社区;城丰、夏街、西瓜岭、太平、三联、五一、光明、明星、罗岗、廖村、廖隔塘、棠村、桥头、龙角、木潭、庆东、棠厦、连塘、金星、新联、庆丰、蒋村、迳吓、群爱24个村委会。
  增江街道:位于增城市市区东部,总面积49.48平方千米,总人口41571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35408人,下辖2个居委会和8个村委会。从2008年1月1日起,石滩镇的初溪、四丰、大埔围3个村委会正式划归增江街道办事处管辖。调整后,增江街道辖11个村委会和2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69.95平方千米,户籍人口4.3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74万人,街道办事处驻地不变。辖 桥东、东湖2个社区;光耀、联益、五星、光辉、东方、西山、陆村、白湖8个村委会。
  朱村街道:位于增城市中部,距增城市政府14千米,西距广州市45千米。全街总面积93.9平方千米,下辖12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50个村民小组(经济合作社),人口31864人。辖 朱村社区;朱村、龙岗、龙新、联兴、丹邱、山角、山田、南岗、横朗、神岗、凤岗、秀山12个村委会。
  派潭镇:位于增城市北部,距荔城镇28千米,西北与从化市、龙门县接壤,面积289.5平方千米,辖36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73637人,其中农业人口66899人。(2003年)辖 派潭社区;双头、汉湖、鹅兜、派潭、高村、围元、刘家、黄沙氹、车洞、大埔、利迳、黄洞、万能、水口弄、湾吓、小迳、湴汾、邓村、新高埔、邓路吓、大田围、旧高埔、佳桐岭、拖罗、玉枕、七境、双合寮、亚口弄、亚如弄、樟洞坑、高滩、上九陂、榕树吓、密石、背阴、东洞36个村委会。
  石滩镇:位于增城市南部,东与惠州接壤,南与东莞一河之隔,北与荔城相连。2004年区划调整后,石滩镇辖原石滩、三江、沙庄三镇(街),共3个居委会和47个村委会,总面积184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10089人,外来人口6万多人。从2008年1月1日起,石滩镇的初溪、四丰、大埔围3个村委会正式划归增江街道办事处管辖。调整后,石滩镇总面积163.53平方千米,辖44个村委会和3个社区居委会,户籍人口10.7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6万人,镇政府驻地不变。辖 石滩、三江、沙庄3个社区;郑田、塘头、仙塘、横岭、马修、岗贝、沙尾、田边、街心、顾屋、高门、元洲、碧江、麻车、增塘、石湖、南孛、沙陇、白江、石头、石吓、岳埔、凤埔、谢屋、桥头、灯孛、旧山吓、新山吓、沙头、岗尾、四丰、初溪、大埔围、金兰寺、水龙、溪头、塘口、田桥、元美、葵湖、田心、元岗、上塘、下围、土江、龙地、吓岗47个村委会。
  新塘镇:位于增城市南部。2004年区划调整后,新塘镇管辖原新塘、永和、仙村(除吓岗村)、沙埔、宁西5镇的行政区域范围,共有16个居委会和75个村委会,总面积280.48平方千米,总人口391196人,其中常驻户籍人口218283人。2005年,将新塘镇的贤江、新庄、永岗、禾丰4个村划归广州市萝岗区管辖。区划调整后面积人口数据待更新。辖 东街道、西街道、中街道、西宁、卫山、渔村、小迳、汇美、新康、省水电二局、新世界、永和、宁西、仙村一、仙村二、公平16个社区;久裕、南安、南埔、新墩、西洲、东洲、白江、坭紫、新街、黄沙头、石下、瓜岭、大墩、田心、白石、上邵、白水、塘美、官湖、瑶田、章陂、群星、新何、甘涌、东华、棉花场、乌石、九如、陂头、长岗、岗丰、叶岭、公安、翟洞、塔岗、禾丰、贤江、新庄、永岗、蒌园、简村、冯村、中元、石迳、路边、郭村、下元、百湖、湖东、斯庄、湖中、下境、仙联、竹元、巷头、十字窖、深涌、下基、沙角、西南、沙头、上境、基岗、蓝山、潮山、沙窖、碧潭、岳湖、塘边、岗尾、官渡、上岭、巷口、长巷、三安、上基76个村委会。
  正果镇:位于增城市东北16千米,东北与龙门县交界,西接小楼、派潭镇,南邻增江街道,东南依博罗县罗浮山麓。总面积236.4平方千米。全镇人口52443人,其中农业人口47711人,非农业人口4276人。镇辖31个行政村(含388个经济合作社)和1个居委会。其中:畲族村为广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村,人口324人。明、清代为增城县金牛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第五区。1958年改称正果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期间改称前进人民公社)。1983年撤社改称正果区。1987年改称镇。辖 正果社区;水围、西湖滩、东汾、乌头石、亮星、石溪、大弄、黄屋、麦村、番丰、黄塘、浪拨、何屋、花园、届尾、麻弄、银场、合水店、圭湖、到尉、水口、汀塘、白面石、池田、正果洋、畲族、和平、蒙花埔、岳村、中西、兰溪31个村委会。
  中新镇:位于增城市中西部,西距广州市中心38千米,东距增城市中心18千米,南与新塘镇永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接壤,北距花都国际新机场41千米。2003年,全镇总面积323.62平方千米,辖49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总人口123077人,其中常住人口107506人(农村94914人,城镇12592人),外来流动人口15571人。注:2005年,将中新镇的镇龙居委会和镇龙、迳头、九楼、大坦、麦村、金坑、均和、福洞、福山、大涵、汤村、旺村、洋田、新田14个村划归广州市萝岗区管辖。区划调整后面积人口数据待更新。辖 中新、福和2个社区;中新、大田、乌石、霞迳、钟岭、山美、团结、集丰、九和、联丰、慈岭、莲塘、坑背、镇龙、迳头、九楼、大坦、麦村、新田、洋田、汤村、旺村、均和、金坑、福洞、福山、大涵、联安、新围、双塘、里汾、濠迳、坳头、南池、田美、合益、三星、心岭、五联、安良、茅田、三迳、永兴、泮吓、官塘、大安、池塘、简塘、新安49个村委会。
  小楼镇:位于增城市中北部,南距市政府所在地荔城街10公里。因驻地 相传宋末有 位老人临终时嘱咐后事。说屋中有小漏,故取村名小漏,谐音小楼。后形成小楼圩。1958年 成立小楼公社,1986年建镇。全镇总面积136平方公里,辖20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4.8万。2004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95012万元(现行价),比去年增长10.7%,其中工业产值71056万元,农业产值23956万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3.2%和3.9%,农村人均纯收入3648元,比去年增加5.2%。辖 小楼社区;黄村、邓山、沙岗、二龙、九益、正隆、罗坑、竹坑、青迳、秀水、长岭、约场、河洞、腊圃、西境、东境、庙潭、西元、小楼、江坳20个村委会。

增城社会和经济发展公报

综合

  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增城坚持以“三促进一保持”为工作主线,以“保健康增长、促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确保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33条政策措施。采取“保、促、挖、扶”等综合手段,加强对企业的投资审批服务,通过政企联动,在积极推动外贸出口的同时,加大内销展贸力度,保持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74.34亿元,比上年增长14.3%。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0美元,实现人均生产总值69193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达10133美元,同比增长13.22%。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促进科学发展。我市把构建现代特色产业体系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坚持走集约化、组团式发展道路。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继续优化。都市农业、组团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均有不同程度较快增长,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8.34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58.79亿元,增长13.1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7.21亿元,增长18.69%。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7.07:62.76:30.17调整为6.68:62.47:30.85。第一、二产业下降0.39和0.2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0.6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长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3.64%、57.47%和38.89%;随着工业生产逐步恢复,对GDP拉动作用增强,第二产业拉动GDP增长8.21个百分点,成为主要经济增长点;第三产业拉动GDP增长5.55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2009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17.37亿元,比上年增长14.52%。一般预算收入31.66亿元,同比增长18.36%。全市税收收入达80.48亿元,增长6.48%。其中,完成国税收入50.91亿元,地税收入29.57亿元,分别增长2.87%和13.33%。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年共培训农民8475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16315人,累计转移就业率90.6%;转变就业培训思路,建立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竞争机制,开发就业岗位4万多个;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公开招聘一批硕士研究生和招收了200名增城籍大学生到基层工作,有效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同时,进一步加大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度,城镇就业人员增加。2009年末城镇从业人员24.05万人,增加0.74万人。城镇从业人员中,城镇职工8.6万人,私营企业从业人员5.92万人,个体从业人员9.5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4864人,其中实现再就业3498人,再就业率达72%,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36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0.57%。
  安全生产事故下降。2009年全市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3.51%,其中工矿商贸企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0%,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2.36%。全市亿元GDP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为0.2786人/亿元,同比下降23.17%;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1.0024人/10万人,同比下降23.09%;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6.3133人/万车,同比下降13.96%。

农业

  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67.18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种植业产值35.0亿元,增长6.81%;林业产值1.13亿元,增长22.89%,畜牧业产值16.5亿元,增长9.65%,渔业产值5.39亿元,增长7.4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9.17亿元,增长11.01%。
  农作物种植结构继续调整,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110.65万亩,粮食种植面积49.45万亩,比上年增加1406亩。蔬菜种植面积54.07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花卉种植面积1.27万亩。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粮食总产量15.15万吨,增长6%;其中,稻谷12.62万吨,增长7.1%。蔬菜总产量95.76万吨,增长3.6%;水果总产量8.09万吨,增长15.4%。肉类总产量8.27万吨,增长9.8%;其中,猪肉产量6.24万吨,增长12.8%;禽肉产量1.93万吨,增长1.5%。水产品产量4.02万吨,增长2.7%。
  都市农业稳步发展。采取政府补贴鼓励和支持农民流转土地政策,创建了一批生态农业集约化经营示范区,推进了一批上规模的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种养大户+农户”等经营模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集约化水平。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10.77万亩,带动3万多户农户,帮助农民增收1.3亿元。以生态旅游促进现代都市农业健康发展,扩大绿色种植,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畅通了销售渠道,提升了农副产品价值。

工业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发展。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341.82亿元,增长13.26%。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68.17亿元,同比增长16.26%。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31.15亿元,同比增长17.32%。工业增加值增长对GDP的贡献率为55.57%,拉动GDP增长7.94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生产增长明显放缓,全市规模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产值558.71亿元,增长7.65%,同比下降22.53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口产值147.19亿元,同比增长10.62%。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1.27亿元,比上年增长21.87%。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30.23亿元,下降9.90%;更新改造投资20.25亿元,增长26.6%;房地产开发投资80.09亿元,增长39%;城乡私人建房投资7097万元,增长22.7%。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交通设施继续完善。全年货物运输量3356万吨,比上年增长1.57%。货物运输周转量18.74亿吨公里,下降0.86%。旅客运输量2980万人,增长13.31%。旅客运输周转量10.77亿人公里,增长11.15%。道路交通得到了系统改善。实施大规模的道路交通建设工程,“黄金走廊”正在走向“黄金地带”,区位优势进一步突显。高快速路方面,增莞深高速全线通车,与深圳、东莞的发展联系更加紧密;广河、增从高速全面动工建设,全面完成广汕公路增城段20公里升级改造工程;市域主干道路方面,完成了增派、荔三等道路升级改造工程,增滩、石新等镇际公路的升级改造工程抓紧推进,道路网络及路面状况进一步改善。小楼、郑田、荔三、江龙桥收费站“四站合一”,解决了多年来因收费站过多对投资环境和居民出行带来的不利影响。市域主干道路的不断完善,不仅提高了全市的内外交通通达性,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而且让市域主干道路成为生态大道、旅游大道、产业大道,为全区域招商引资创造了条件,更为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134公里(不含高速公路)。其中,国道43.7公里,省道111.9公里,县道212.1公里,乡道818.1公里,村道872.4公里。全市共有等级公路1366.3公里;其中,一级以上公路180.9公里,二级公路147.7公里。

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保持畅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6亿元,增长18.41%。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99.53亿元,增长17.82%。大润发、华润万家等一批品牌超市相继开业,高端消费回暖迹象明显。汽车、液晶电视、空调、冰箱、手机、电脑等数码产品和精品服饰、高档化妆品等成为热销产品。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4.04%,化妆品类增长39.7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38.06%,汽车类增长67.48%。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举办了“首届新塘美食娱乐购物节”、“2009派潭番薯美食节”、“小楼菜心美食节”等系列活动,带动住宿和餐饮业快速增长。住宿和餐饮业分别实现零售额36.07亿元,同比增长20.07%。
  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为179.32亿元,同比增长19.83%。其中,反映用于再生产的商品批发额79.79亿元,增长22.45%。

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下降。增城外贸进出口总额25.81亿美元,同比下降3.47%。其中:出口总额17.65亿美元,下降4.16%。一般贸易好于加工贸易,一般贸易出口总额增长2.16%,降幅低于加工贸易21.21个百分点。主要出口商品中,纺织服装及衣着附件、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增长放缓,纺织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增长9.92%,鞋类出口下降12.39%,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与机电产品有交叉)出口分别下降10.6%和44.45%。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富有成效,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围绕壮大先进制造业、扩大现代服务业的增量调优目标,新引进了中电荔新热电联产工程、南方电网特高压国家实验检测中心、中金数据系统华南数据中心、博隆国际达益软件园等40多个优质生产力骨干项目,项目总投资270亿元;景东国际商业城、喜来登酒店、富港东汇商业城等一批酒店、商贸服务业项目落户并开工建设;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广本研发中心、南方健康产业城、省工业研究院等项目的引进和落户。全年合同利用外资1.3亿美元,增长48.87%;实际利用外资1.78亿美元,增长4.43%。

金融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大幅增长。2009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13.32亿元,比年初增加121.43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608.39亿元,比年初增加120.74亿元,增长24.76%。其中,企业存款156.63亿元,比年初增加42.35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92亿元,比年初增加89.8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276.44亿元,比年初增加83.24亿元,增长43.09%。人民币贷款余额中,短期贷款93.73亿元,比年初增加7.65亿元;中长期贷款181.04亿元,比年初增加15.12亿元;中长期贷款中,个人消费信贷94.51亿元,比年初增加26.6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959.86亿元,比上年增加14.52亿元。现金支出975.99亿元,增加51.89亿元,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16.12亿元。

教育、卫生、体育

  教育事业取得新突破。顺利通过省教育强市复检,小楼、正果镇成功创建教育强镇。科学调整优化学校布局,使农民子弟也能接受城市的优质教育。民办高校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教育体系更加完备。投入7148万元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教育,约11万学生受惠,扶助义务教育、普通高中、高考上线大学生阶段家庭困难学生4750人;清燕小学建成投入使用,增城一中、增城二中、新塘示范初中加紧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改善了教师待遇,依法解决全市代课教师问题,教育整体实力得到提高。基础教育进一步增强。全市共有小学140所,在校学生8.27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升学率100%。普通中学50所,在校学生7.51万人。其中,初中在校生5.68万人,初中毕业升学率90.88%。高中毛入学率87.11%,高中在校生1.83万人。高考再创佳绩,2009年高考上线率达89.01%,比上年提高了6.68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4.01%。专科以上上线人数4777人,其中,本科以上上线人数1975人,高考本科以上上线率居广州四个郊县市(区)前列。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至2009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105个,其中,医院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7个,卫生院11所。拥有医疗病床2179张,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028人。其中,执业医师1503人,注册护士1531人,药剂师328人。全年医疗机构门诊诊疗368.35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6%,报销封顶线由2.2万元提高到5万元。中山大学博济医院综合大楼启用,石滩、中新等中心镇医院建设改造工程顺利推进,城乡区域医疗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体育事业继续蓬勃发展。以承办广州亚运射击飞碟、龙舟比赛、体育舞蹈比赛为契机,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连续18年荣获“广东省体育突出贡献奖”。2009年,我市向省队以上输送运动员10人,向省、市体校输送运动员50人。获得世界冠军12项次,亚军8项次,季军4项次,亚洲冠军4项次,并破超世界纪录3项次等。我市运动员刘诗雯在第13届女乒世界杯中勇夺金牌,成为我市乒乓球项目赢得的第一项世界冠军。积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充分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大胆创新活动形式,各类健身活动常年不断,组织举办多次市级大型群体活动,引导和支持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农村、体育协会自办体育活动,注重提高市民参与度,并突出迎亚运的主题,举办了“市长杯”羽毛球赛、“市长杯”乒乓球赛、首届市“篮协杯”篮球比赛、亚运广州行活动(包括群众健身汇演、健身咨询、门球表演赛等),全民健身日大型自行车巡游活动及越野赛等体育系列活动。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成效。启动了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险工作,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分别投入1.1亿元、2500万元启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扩大了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了保障能力;全市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8.9万人,参加职工医疗保险10.9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99.6%,人均筹资标准从去年的102元提高到204元,报销封顶线从去年的2.2万元提高到5万元,医疗保障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快推进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政府第一批保障性住房共763套即将投入使用。全市有2.2万人纳入低保救济对象,共发放救济金4258万元;全面启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包括低保、五保、残疾人、重大疾病、慈善基金在内的社会救济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年末参加职工养老保险人数17.55万人,同比增长19%;参加职工医疗保险人数11.86万人,增长22%;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3.23万人,增长22%;参加生育保险人数3.89万人,增长68%;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9.66万人,增长18%。2009年末人均养老金达1770元,比去年增加425元,企业离退休人员和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水平得到保障并有较大的提高。积极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市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90035人。

增城现代发展规划

  增城市积极探索“以人为本、科学主导、市场运作、统筹城乡”的科学发展增城模式,规划建设三大主体功能区,实施公园化战略,创建学习型社会,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创建广州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和全国科学发展示范市,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2009年,增城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由1999年的58位跃居第9位,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74.3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4.3%;工业总产值1268.17亿元,增长16.26%;财政总收入117.37亿元,增长14.52%。今年上半年,继续呈现强劲的发展活力和发展后劲,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6.4%、18.46%、28.91%和22.89%。先后荣获“联合国和谐城市提名奖”、“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和谐之城”和“中国全面小康10大示范市”等称号。

以不平衡发展破解发展不平衡

  增城规划建设三大主体功能区
  增城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跳出增城系统谋划发展增城,注重发挥优势,转化劣势,借助强势,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条件,因地制宜地将全市1616平方公里划分为三大主体功能区。
  南部区位优越,工商业基础好,定位为重点开发的新型工业区,组团式、园区化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打造广州乃至广东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中部是增城市区,环境优美,城市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定位为优化开发的文化生活区,重点发展科教研发、文化创意等产业,努力创建山水文化宜居城市和广州东部城市副中心。
  北部山区工业基础薄弱,但生态环境好,是广州东北部绿色生态屏障,是增城乃至广州市的饮用水源头,定位为限制开发的生态产业区,重点发展都市农业和度假休闲旅游业,创建1000平方公里的生态旅游示范区。

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宜居城乡

  增城实施公园化战略
  2007年,南粤大地吹响了解放思想大讨论的号角,增城市积极响应,率先提出实施公园化战略,变“重物轻人”为“见物见人”,树立“保护也是发展,发展促进保护”的理念,用公园化的理念来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变“在城市里面建公园”为“在公园里面建城乡”,打造珠江三角洲的生态大花园和优质生态生活圈,促进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融合发展,让增城处处像公园,让市民工作在公园、生活在花园。
  围绕把增城建设成为“既经济又生态,创业与享受生活的地方”的目标;坚持政府和市民、城市和乡村“两个互动”;推进路边、山边和水边“三边”整治;实施原生态、原产权、原居民、原民俗“四原”保护;推动家园公园化、田园公园化、果园公园化、校园公园化、工业园公园化等“五园”建设。领导率先,干部带头,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从小事做起,大力实施城乡“清洁美”和管理精细化工程,城乡面貌发生巨变,生活与投资环境明显改善,生态优势日益凸显,城乡品位和城市价值不断提升,干部群众的幸福感明显增强。去年共引进优质项目107个,总投资近300亿元;全年接待游客1189.95万人次,增长128.6%;旅游收入25.17亿元,增长151.48%;农民人均纯收入9281元,增长17.18%,增幅连续三年高于城镇居民。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增城实施富民惠民工程
  认真贯彻广州市委市政府惠民政策,坚持富民优先,民生为重,一方面高起点规划建设中心镇,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着力从人抓起,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致富农民,立足长远有效解决“三农”问题。
  加快中心镇建设,提高以城带乡水平。按照“今日中心镇,明日卫星城”的理念,形成“两城”(增城市区、新塘城区)、“三中心”(石滩、中新、派潭等中心镇)、五大组团的城镇发展格局,以文化为灵魂,以道路为骨架,以产业为支撑,以水系为血脉,以生态为衣裳,大力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集中、农业用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中心镇集聚集约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有力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传播,全面实现了282个行政村“六通”。
  以道路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发达的交通网络。全面打通增城到广州、东莞等大城市的通道,增莞深高速全线通车,广河、增从、广州北三环高速顺利推进,通达增城的城际轨道、地铁建设全面启动,广州东部新塘交通枢纽中心、新塘和增城两个客运站(国家一级A类)加快建设,投资近20亿元的广汕快速路和市内近百公里主干道综合改造工程于春节前全面竣工,推动增城全面融入珠三角。
  着眼长远,发展大教育,从根本上减少未来农民。增城把教育当作最重要的德政工程和基础工程,一方面抓基础教育,先后投入42亿元,科学调整优化学校布局,合理撤并“麻雀学校”186所,以增城市区、新塘城区和中心镇村为重点,集中资源建设了一批优质规范学校,引进和培育了一批优秀教师,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全市现有优质学校是2000年的13.5倍,今年高考上线率达89.01%,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00年的4.84%提高到2009年的34.01%,成功创建省教育强市。另一方面大力抓好职业技术教育,引导民营企业家投资25亿元,创办了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广州大学松田学院等7所民办高校,在校大学生达4万多人。
  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把财政重点投向公共事业领域,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逐年加大,今年高达64.65%。落实政府资助资金1.1亿元,建立5道社会保障线,启动了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83.1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6%。投入1.2亿元完成了人民医院综合大楼建设,并整体移交孙逸仙医院组建中山大学博济医院,全面提高增城医疗卫生水平。

提升发展软实力

  增城创建学习型社会
  大力推动全民学习,全面提高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学。以增城市委党校为载体,立足增城,面向全国,办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培训基地”,开设“科学发展增城论坛”,干部群众既是学员,也是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者和忠实的执行者,领导干部既当学员又争当教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促进教学相长,带出推动科学发展的优秀团队,努力把增城建设成为全国学习研究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阵地。
  善于借助“外脑”,推进民主科学决策。成立了增城科学发展专家委员会,先后与中央党校、中央政策研究室、新华社、博鳌亚洲论坛秘书处合作,建立了“中央党校理论动态增城研究基地” 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培训基地”,举办了“科学发展南方论坛”,先后邀请了中国电子商务专家陈记强等100多名专家学者到增城调研讲学和研讨,帮助我们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提高科学发展能力和水平。
  大力实施城乡公共文化惠民工程。以“全国特色文化广场”增城广场为核心,整合周边增城图书馆、广播电视中心、科技文化博物馆、增城歌剧院等资源,力争建设富有影响力的群众文化中心区,走出一条党委政府策划规划科学引领,发挥市场威力,按市场经济规律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新路子。推进镇街图书馆、农家书屋、绿色网园等文化载体建设,打造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

抓班子带队伍

  增城增强科学发展能力
  
  抓干部比抓项目重要,一个地区的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关键要造就一支执行力强的优秀团队。
  狠抓各级班子建设。按照“博学善思练就一身本领,干事创业造福一方百姓,廉洁自律确保一生平安”的要求,市领导率先垂范,一级带一级,切实加强各级班子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认真选好配强二级班子,坚持德才兼备,唯才是举,让一批为公为民、理念超前、务实清廉、公道正派、敢干负责、成绩突出的干部脱颖而出担当重任。我市二级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5 岁,大学以上学历占96.8%,硕士、博士研究生40人。
  增城大规模培训干部。选派干部到新加坡、清华大学和同济大学学习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先进理念,对2000多名干部进行了善于抓落实的能力建设培训,促进干部想干事、会干事、敢干事、干成事。
  多渠道招贤纳才。近年来多次面向全国公开选拔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20多人,优秀教师、医生、公务员等各类高素质人才4000多人,尤其是去年面向全国公开招聘(选调)200名全日制硕士以上研究生充实镇街干部队伍,在全市范围公选200名大学生“村官”充实农村基层“两委”,全面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高素质能力,为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增城扎实推进“固本强基”工程。积极推进乡镇综合改革,探索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机制,广泛开展“和谐农村365”创建活动和“三联六帮”城乡共建行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先富帮后富,实现城乡之间、村企之间、干群之间的联帮互动,全面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激发城乡发展活力。

地方特产

增城荔枝

  岭南佳果数荔枝,荔枝之乡增城。由于增城地处北回归线附近,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非常适宜荔枝的生长,自古就以盛产荔枝而著称,被誉为“荔城”,“荔乡”。增城荔枝栽培历史悠久,面积广,品种多,品质优,很早就有文献记载。特别是培育出“增城挂绿”可谓“南州荔枝无处无,增城挂绿贵如珠”。俨如仙果,享誉南国,蜚声中外。现增城荔枝种植已达 60 多万亩,荔枝品种多达 52 个,除挂绿最为人们赞赏外,还有水晶球、糯米糍、桂味、妃子笑、犀角子、雪怀子等十多个名优品种。

增城龙眼

  “石硖”是龙眼中的上品。增城石硖龙眼特点是高产优质,果实肉厚爽甜、核小、糖分高,鲜食味道甜美,有丰富的营养。晒干后的龙眼肉(桂圆),有镇静、滋补功能,是中药滋补药材。

西山乌榄

  西山乌榄具有皮薄、肉厚(占全果 60% 以上)、肉纹幼嫩、油质适中、味道芳香等特点。用西山乌榄的油榄豉是一种地道的乡土美食,享有“生蚝豉”之美称。西山乌榄出仁率高,为取榄仁的最好品种。

密石红柿

  密石红柿果实肥大,果实无核或小核,多汁、多糖,口感清甜、柔软、爽滑、凉快。保存期可达一个多月。除鲜食外,还可以加工为柿饼、柿霜等。产品主要销往东莞、中山、广州及港澳地区。
  如丰果子调味食品
  如丰果子调味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农副产品深加工类的民营食品企业,主要对我市的特色农产品进行开发和加工,公司创办于1986年,经过二十年的艰苦创业,已从农产简单加工到深加工,从传统的生产工艺发展到依靠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先进生产工艺,打造了“如丰”品牌,是“广州市著名商标”。目前已经开发的特色农副产品有甜酸荞头、香辣菜、风味豆豉、蚝油、迟菜心干、苏缪菜干、冬瓜干、苦瓜干、乌榄角、竹芋粉、黄葛粉、粉葛丸、老姜片、老茶婆、蚬肉干、水翁花茶等七大类100多个民间特色的美食产品,其中一滴香豉油、XO酱、香辣萝卜等产品深入海内外消费者欢迎。

小楼黑皮冬瓜

  小楼镇位于增城市的北部,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无工业污染,非常适合冬瓜的生长,所产的黑皮冬瓜以果大、丰产、肉质结构紧实致密、清甜而著称,质量比其它地区生产的冬瓜优质,因此深受菜商及消费者欢迎。2004年小楼镇被划定为广州市十大蔬菜生产基地之一。目前全镇及周边地区种值冬瓜1万多亩,产量约5万吨,产值达4000万元,并建立了黑皮冬瓜标准化示范区,已申请注册“仙境”商标和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采用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所产冬瓜销往国内外各大城市。

正果腊味

  正果镇民间有制作各种腊味的传统,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制作工艺。近年来,正果镇发展形成了一批以加工腊味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其中王富来腊味、绿佳腊味、珍果腊味、正味王腊味、金霖牌腊味等品牌质量上乘,统一采用本地优质土猪肉作原材料,严格按照卫生标准生产,用传统的工艺制作,食之香脆、清甜而不腻、味道胜人一筹。

黄塘头菜

  正果镇黄塘头菜已经有百年历史,因为主要在正果镇黄塘村种植而得名,黄塘头菜属于“江南头菜”的名贵品种。黄塘村位于东江支流增江河畔,土地肥沃,水源清洁,环境清新,十分适合种植头菜。该村采用无公害蔬菜标准种植头菜,所产头菜个体适中,饱满结实,肉质鲜嫩,采用传统方式制作,色泽金黄,香气浓郁,爽甜可口,风味独特,是不可多得的美食。黄塘头菜主要在正果镇种植,全年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

派潭凉粉草

  增城历来盛产凉粉草,与荔枝、丝苗米、乌榄并称为“增城四宝”。其中北部山区派潭镇产量最多,品质最佳。派潭凉粉草具有叶浓、枝幼,色黑而有光泽的特点,含粘胶质丰富。用它制作“凉粉糕”,呈透明墨茶色,有特殊香味,是盛夏理想的清热解暑食品。

新塘榄核雕

  增城利用乌榄核制作精巧雅致的榄核雕刻,源远流长,是南国艺苑中的 一朵奇葩,名传海内外。清代著名民间艺人湛菊生( 1802 — 1876 )榄雕代表作—《赤壁游舫》,被称为“广东一宝。”目前主要品类有船、珠串、坐件和挂件四大类,其中“仿古赤壁船”、“状元游街”、“福禄寿星”等产品远销欧、美和东南亚等地,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增城黑糯米

  黑糯米是一种名贵水稻,俗称黑米、药米,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据《广州农业特产志》记载:因广州黑糯米产地在增城故名增城黑糯米。增城黑糯米的栽培历史悠久,据清嘉庆《增城县志》记载:“增城多产糯,有黄糯、白糯、焦糯(即黑糯)、对糯,又有香糯,尤以焦糯和香糯最佳。”现产于新塘、仙村、三江、石难、荔城等地。

水南白庶

  特点是:蔗汁多而清甜,皮薄肉脆,掷地即折,有“玻璃白蔗”之称。水南白蔗栽培历史悠久。《广东新语》记述:“增城之西洲,人多种蔗,种至三四年,即尽伐以种白蔗。白蔗得种蕉地,益繁盛甜美。而白蔗,种至三四年,又复种蕉。……蕉与蔗相代而生,气味相入,故胜于他乡所产。”每到收蔗季节,各地商贾云集,争相购买,远销外省及港澳市场。

仙村马蹄

  增城仙村所产马蹄(荸荠),以个大蒂小、肉厚皮薄、爽脆清甜、无渣多汁著称。无论生吃、熟食,都有清润生津、消暑化痰的功效,是盛夏清凉解暑的佳品[3]

增城高校

  增城市广播电视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广州华立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广州松田职业学院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广东华商职业学院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北校区)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
  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

增城高中

  增城中学
  增城市郑中均中学
  增城市新塘中学
  增城市华侨中学
  增城市派潭中学
  增城市高级中学
  增城市荔城中学
  增城市仙村中学
  增城市中新中学
  增城市永和中学

增城 - 天庭

  《尔雅》说:“三成(层)为昆仑丘。”就是说昆仑是由三层组成的,下面一层就叫樊桐,也有人说叫板桐,反正音相近;第二层叫玄圃,也有人说叫阆风,就是黄帝的花园;最上面一层叫增城,这里就是俗语中的天庭。[4]
  《淮南子·地形训》:昆仑有增城九重(一层比一层高的城池〉,其高万一千一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


 
 世界都市:
(以国际公司的“高级生产者服务业”供应,如会计、广告、金融和 法律为城市排名) )
青岛网络警察 中国互联网协会 好耶广告网络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 

110报警服务 无线互联网业自律 

同盟
为了方便下次访问,请牢记【33三维地图】网址www.33map.net,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Copyright©2011 中国三维地图网(www.33map.net)-33地图 蜀ICP备05005342号
All rights reserved